:::

校園焦點

畢業生張馨云 積極參與校園活動 成為一位軟硬實力兼具的「雜學家」

2020-06-19 • 學生生活

畢業生張馨云 積極參與校園活動 成為一位軟硬實力兼具的「雜學家」

今年剛從輔大企管系畢業的張馨云,回首大學四年經歷,除了在課業上表現優異外,也熱衷參加校內的講座、電台實習、英語自學資源、職涯參訪,甚至是星光路跑活動等等。她將自己比擬為一位「雜學家」,大一、大二默默耕耘實力,大三、大四則參加過海外服務活動、自閉症音樂治療募資專案等,試圖透過自身力量參與服務與公益活動,關懷社會上的每一個人。

大一新鮮人 藉由參與演講認識不同科系與產業
 
張馨云笑著說,最初會選擇就讀企管系全是因為「成績」分發所致。現在回想,大一雖然並沒有對哪一堂課特別有印象,卻依稀記得當時自己被企管系上課使用的的原文書教材嚇了一大跳。「我當時讀原文書讀得很吃力,因此我很認真的讀書,感覺打好基礎對未來一定會有幫助!」她說。
 
除了努力讀書外,張馨云大一時常到學校的活動管理系統搜尋演講資訊,透過聆聽不同領域的講者累積經驗外,也能認識不同的科系在畢業後的出路。她表示:「我聽過非常多演講,譬如有企管系校友的演講,也聽過傳院的講者分享在報社或公關部門的經歷,這些都是認識職涯的方式。」
 
加入輔大之聲 主持自己的廣播節目
 
「我對很多事情都很有興趣,所以很喜歡『多元發展』,但別人常常會覺得我漫無目的、沒方向的在參加活動,我現在反而覺得,當初可能都是在培養軟實力吧。」大一的張馨云一直在廣泛探索、多看多學,等到大一下時,她突然有了「想要做點不一樣的事」的想法。
 
從小喜愛聽廣播電台的張馨云,或許是受了學校演講帶給她的啟發,又或著想一圓參與廣播錄製的夢想,在大一下得知學校的「輔大之聲」在招生後,她立刻前往報名面試,後來順利加入公關部。
 
身為企管系的學生,加入公關部似乎對張馨云再適合不過了,不過她反而對擔任校園記者的期間最為印象深刻。「我當時負責跑院系線,可以聽到各系的同學分享有趣的事情,我也透過一次次的採訪學到訪問技巧與彙整文章的能力,真的學到很多。」她說。
 

▲張馨云主持節目時與來賓合影留念。

雖然身處於公關部,張馨云同樣有經歷廣播設備的操作、錄音製播技巧與話帶剪輯。大三時她與學姊共同主持「國際最先鋒」的節目,希望帶給觀眾更廣的國際視角,每集節目內容以國際大事延伸觀點與議題,並會邀請外籍生或有交換經驗的同學一起參加廣播節目,是個十分有趣又充實的經歷。

 
海外壯遊的經驗 深刻領悟到自主學習的重要
 
張馨云在大二升大三的暑假,曾參加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的「大專生學生國際體驗計畫」。為了配合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張馨云與另外兩位系上同學選定印度作為壯遊國家,以「企業參訪」做為參訪目標,安排了為期17天的行程。回憶起這段壯遊經歷,張馨云認為和當地企業接洽、安排交通、旅館等等都是很困難的事。
 
「大家都是第一次去印度,所以都沒經驗外,我們還碰到語言不通、臨時更改地點等等突發狀況,也曾被當地人『敲竹槓』,當下都會很緊張,但我想這就是『自主學習』的真諦吧!」張馨云說,其實當時一切的安排都是學生自己負責,老師只會給予大方向的修改,但正是因為如此,張馨云學會如何對自己完全負責。
 
參加學程 體悟「辯論」技巧與「服務」概念
 
張馨云在大三時加入了第一屆「優質領導菁英微學生學程」。此學程由江漢聲校長委託全人教育課程中心籌設,其中最讓她印象最深刻的其中一門課程為「輔仁正義講堂」與「專業英語對話」。
 
在輔仁正義講堂中,張馨云記得有一次上課是要針對「美麗灣該不該被開發」此一事件進行正反方的辯論,當時老師要求學生站在正反兩方的角度相互辯論,讓他深刻體悟到「說服人的藝術」。她說:「以前在闡述觀點時,我常常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但授課老師黃鼎元教會我們要拿出證據再說話,而不是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此外,張馨云也在大三寒假與學程同學一起到印度喀拉拉邦進行14天的服務學習。她表示會想參加此次海外服務,除了因為想對印度有更深入的認識外,以前自己從來沒有海外服務的經驗,機會難得。



張馨云說,她記得帶隊老師、同時也是服務學習中心主任的卓妙如老師告訴大家「以生命影響生命」的概念,讓她對「服務」概念有更深刻的認識。她表示:「以前說到服務,有一種我去服務你的感覺,但經過這次服務,我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影響其實是互相的,雖然我們帶著教案、物資到當地,但其實我也被當地人幫助,也向他們學習。」
 
感謝師長給予學術上的指教 以及身處低潮時的鼓勵與開導
 
在輔大四年的時間,說到自己最感謝的師長,張馨云說,她很感謝學程的蘇文伶老師在「專業實作英語發表」這堂課上給予的意見和鼓勵,以及企管系黃愷平老師在她低潮時伸出援手。
 
「專業實作英語發表」這門課旨在給予學生一個使用英語發表研究成果的舞台。張馨云表示,這堂課和系上發表最大的不同在於,以前發表時不必顧慮台下觀眾的知識水平,然而學程的專題發表卻要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對她來說十分難以拿捏。
 
「要以英文完成一個仿照Ted的演講,其實最怕講得太學術或讓大家感到無聊,但同時要又顧及本系的專業,讓我覺得很難。」當時張馨云不斷和學程的蘇文伶導師討論,過程中也常常被挑戰、修正,但她表示:「當你一直被挑戰時,我突然不覺得那有什麼,因為反覆修正、變得更好的過程,不就是人生常態嗎?」



▲張馨云與學程同學在畢業前夕與蘇文伶老師一起拍照。

最後,張馨云透過蘇文伶老師的指正與協助,順利完成英語發表。她很認同此一課程對學生訓練,認為透過這種英語的口說訓練,的確能幫助學生使用英文將自身專業清楚表達給別人,還有助於培養國際觀。

 
 
此外,張馨云也非常感謝她的發表指導老師、同時也是企管系副教授的黃愷平。黃愷平老師除了在學術論文為他解惑、指導外,也教會她如何寫出「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據」的故事,更鼓勵她精益求精。
 

▲張馨云形容她與黃愷平老師亦師亦友。

「老師以前和我聊天時,常常會針對我的言論提問;在指導我的研究時,也常常突破我的盲點,讓我在他身上看見何謂『嚴謹的思考』。最棒的事,我覺得在老師身邊不會有『下對上』的拘謹,不管我講多麼幼稚的觀點,老師都不會去反對我,讓我能暢所欲言。」張馨云說。

 
最後,張馨云非常感謝黃愷平老師在她最低潮時給予的幫助。她表示自己在做研究時有陣子常常感到低潮與絕望,那時候去找黃愷平老師聊天後,就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到現在還是覺得跟老師說心事的感覺超級奇怪,不過我很開心竟然有老師願意聽我說出內心話,現在想想還是覺得非常感激。」【公共事務室校園記者房莛蓁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