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焦點

投稿期刊之停.看.聽~如何遵守學術倫理及避免掠奪性期刊

2024-07-10 • 輔仁教育

投稿期刊之停.看.聽~如何遵守學術倫理及避免掠奪性期刊

【研發處供稿】學術倫理事件、掠奪性期刊近年來成為學術界熱門討論的議題,有鑑於此研發處於6月28日特邀法律系鍾芳樺老師、生醫藥所蔡佳穎老師以撰寫論文及投稿國際期刊之經驗,分享論文寫作及投稿國際期刊注意事項,以避免引起學術倫理事件及落入掠奪性期刊與研討會的陷阱。


如何避免違反學術倫理-人文社會學科為例

       近年學術界的違反學術倫理事件層出不窮,經常成為媒體報導的焦點,給學術界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這些事件之所以頻繁發生,原因之一是對於灰色地帶的不明確,以及學者對著作權知識的欠缺。研究者可能在無意中觸犯了學術倫理,造成了造假和抄襲的問題。

       研究者在撰寫論文時,常因不正確的引用方式而犯下錯誤,這些錯誤往往是由於缺乏對正確引用方式的了解。鍾老師建議,研究者在撰寫論文時,應充分改寫所引用的文獻內容。在不扭曲原文意思的前提下,研究者應以自己的理解來重述文獻內容,不僅能夠展示研究者對文獻的理解,也能避免因為抄襲而導致的學術倫理問題。

       為了防止抄襲,研究者在撰寫論文時可以善用如「論文原創性比對系統」Turnitin等工具來檢查文章的原創性。此系統能協助研究者評估待發表文章內容與引用文獻之間的相似度,從而確保文章的原創性和質量。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論文原創性比對系統僅能作為輔助工具,不能作為絕對的證據來證明文章的原創性。因此,鍾老師再次強調,研究者在撰寫論文時,除文章的創新外,應正確地引用文獻,以避免學術倫理問題的發生


總結
       學術界頻繁出現違反學術倫理的事件,主要由於對灰色地帶和著作權知識的不清楚。研究者在撰寫論文時,應以自己的理解充分改寫文獻內容,善用工具如Turnitin輔助檢查原創性為輔助,並正確也引用文獻以避免學術聲譽受損。





認識掠奪性期刊與研討會




       隨著開放取用(Open Access,簡稱OA)出版形式的興起,學術界面臨一個新的挑戰——掠奪性期刊和會議的迅速增長。這些掠奪性期刊以收取高額文章處理費用為目的,缺乏公正的同儕審查機制,常自稱為專業期刊,實際上卻是學術詐騙的溫床。研究者若不慎投稿,可能會嚴重影響其學術聲譽。

       掠奪性期刊往往以快速出版和高接受率為誘餌,吸引急於發表研究成果的學者。它們通常不進行或僅進行形式上的審稿,直接收取高額費用,使得學術質量無法得到保障。此外,這些期刊的編輯和審稿人身份往往不明,甚至根本不存在。

       類似的現象還出現在所謂的掠奪性會議上。假學術名義,誘使研究者參加,手法與掠奪性期刊如出一轍。一旦陷入這些陷阱,研究者在金錢和聲譽上都可能遭受重大損失。掠奪性會議通常以華麗的會議網站、豪華的會場描述和虛假的專家名單吸引參加會議,然而實際上會議內容貧乏,質量低劣,參加者的學術成果也無法得到應有的展示和交流。

       為了有效預防這些掠奪性期刊和會議,蔡佳穎老師提出一些實用建議。她強調,研究者應該仔細檢查期刊或會議是否有完善的同儕審查機制,主編和編輯群的姓名及聯絡方式是否明確,並確認相關網站及出版的文章是否有清晰的版權宣告與授權條款。


總結
具備良好信譽的期刊和會議通常會有透明的審稿流程和清晰的編輯團隊信息。此外,正規期刊和會議會在網站上公示其收錄於何種知名學術數據庫中,如SCI、SSCI、EI等,並提供詳細的版權與授權說明,保護作者的知識產權。 研發處及圖書館均提供投稿期刊論文的檢視方式,提高對掠奪性期刊和會議的辨識能力,呼籲教師研究人員撰寫論文及投稿時善用工具,提高分辨及判斷,更能審慎評估是否為優質之學術期刊。


圖書館連結:https://home.lib.fju.edu.tw/elearning/node/400
研發處連結:http://www.rdo.fju.edu.tw/node/1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