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大青年校友專訪系列-楊方儒:從雜誌總編到新媒體創業家
2017-11-08 • 校友新聞
新聞系校友、KNOWING新聞APP創辦人楊方儒。
做了十五年的財經雜誌,擁有許多光鮮的頭銜,然而一顆心卻依舊「不安分」。從輔大新聞系畢業後,楊方儒一直在尋找什麼是真正的好新聞,直到他創辦KNOWING新聞,在陷入困局的台灣媒體大環境,希望摸索出一條成功之路。
初探媒體行業嚴師領入新聞大門
高三填報志願的時候,空白的志願表上,楊方儒只填了六個傳播科系。1996年,他進入輔大大眾傳播系新聞組(現新聞傳播學系)。入學不久,他就感受到新聞系的理論與實務並重:大一大二打基礎,學新聞學、採訪寫作;大三則要到生命力新聞和新莊報導實習,跟線上記者一樣外出採訪、寫新聞。
那個年代,新聞系的教授,跟報社總編輯一樣,都是讓同學會「害怕」的。當年新聞組最出名的,就是在理論與實務界都有深厚經驗的習賢德教授。習老師總是一上課就考試,楊方儒常常小考都不及格,學期終了卻也從沒被當過。習老師要求大家每天看聯合報和中國時報,不看的話考試就寫不出來,也因此楊方儒從大二那年養成每天讀報的習慣,至今仍然保持。
「就像有一個人用鞭子鞭笞你,不斷地惕勵你自己!」習老師嚴厲的管教與淵博的知識,對楊方儒影響很大。帶著紮實的功夫,楊方儒升上大三,先後在生命力新聞擔任社會運動線記者、新莊報導電視部總監。
楊方儒加入生命力新聞時,這個新媒體剛剛創立半年。當時台灣完全沒有媒體專門為關懷弱勢、報導創新創業而生。生命力新聞讓這些衣食無憂的大學生,有機會接觸到社會中較弱勢的一群人。楊方儒採訪過同志議題電影《美麗少年》的導演陳俊志,也深入研究家庭照顧者等議題,漸漸對被社會忽視的一面有更深的認知。
但有一件事,是他十幾年後,回過頭來才意識到的。那就是,生命力新聞作為網路新聞媒體,在那個年代絕對領先世界,開創先河的,新聞系副教授陳順孝帶領歷屆學生,走在網路世界的最前面。乃至當年由學生寫程式設計的發稿平台,相比今日專業媒體用的平台,概念與實際介面都非常接近。
辭去雜誌總編毅然回台開啟新媒體事業
學生時代,這個清瘦的男孩就在同儕中脫穎而出。大學四年去了六七家媒體實習與工讀,楊方儒早就在平面、電視、廣播不同媒體中摸爬滾打,靠經驗累積出實力,採訪跑新聞一點也不膽怯。
從英國萊斯特大學MBA畢業後,楊方儒進入財經雜誌領域,一做就是15年。他曾擔任中國《周末畫報》財富版執行主編暨創意總監、彭博商業週刊中文版執行副總編輯暨iBloomberg出版人,是極少數在台港中三地媒體界留下實績,並成功跨界數位領域的媒體管理者,期間也出版過《貧創新》《郭台銘 錢能解決一切問題?》等暢銷財經書。
位階越來越高,然而楊方儒的內心越來越不安。直到有一天,他照例飛到上海總部開會,聽到連續下滑的業績報告、各大廣告主又撤廣告了,猛然驚覺到,「雜誌這件事情,已經成為過去式了!」於是他決定辭職,回台灣創立一個新的APP、新的媒體。
台灣媒體需要轉型楊方儒鼓勵年輕人當自媒體
在楊方儒看來,台灣新聞媒體有個難以跨越的鴻溝:「最多人用的載具是手機,然而最好的內容還鎖所在報紙、雜誌、書本裡!」因此,如何把優質的內容用新的方式呈現,轉換載具到手機上,成為了核心要點。他也認為,台灣的新聞內容必須要盡快移動化、年輕化、社群化。
2015年9月,全台第一原生移動媒體「KNOWING新聞」宣告上線,上線兩個月,就突破三萬下載量,同時獲得資策會數據創新應用黑客松「最佳應用獎」。經過不斷努力與嘗試,2016年第三季起,KNOWING公司迄今每一季都盈利,也順利舉行了第一屆與第二屆「WHATs NEXT!移動到未來」數位行動產業高峰會,以及「Hit FinTech」與「Hit AI」等趨勢論壇。
今年KNOWING投入直播大風口,推出「立院小食堂」的節目,邀請各黨立法委員,一邊品嚐美食一邊聊時事。KNOWING也深入各大專院校,舉辦校園講座、私塾小聚、新書發表會。他連續兩年也都曾經回到母校輔大演講,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給更多學弟妹。
如今是自媒體時代,楊方儒鼓勵年輕人在大學期間,就學習如何當內容提供者(content provider),畢竟只要有一台智慧型手機,就可以開始創作內容!不論在臉書開設粉絲專頁、或是在YouTube設立個人頻道,可以深入分享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與議題,在KNOWING實習的「星編輯」,也要求每一位都要開設經營個人粉絲專頁。
「我們的目標是,讓一篇好文章,以最快速度、最低成本、最高效率,被最多與最精準的讀者看到!」這是楊方儒對KNOWING的期許,更是對整個台灣新媒體發展的期許。【公共事務室校園記者王亦信報導】